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网站首页  >  公开事项  >  基本信息  >  年度工作计划及重...

西南交通大学2022年工作要点

来源:  作者:     日期:2022/03/24 11:33:52   点击数:  

西南交通大学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关键之年。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力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握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成效,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2.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开展全覆盖、全媒体、全方位学习、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特色,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原创性、系统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教育引领全校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汇聚形成昂扬向上的奋进力量。

3.认真筹备召开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谋划学校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蓝图,明确“时间表”、规划“路线图”,制定“任务书”,团结带领全体师生校友为实现“复兴交大、创建一流大学”梦想而努力奋斗。

4.深化新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八个子体系协同并进的工作机制;整合文史哲学科资源,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课程群建设,统筹推进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创优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融合推进;常态长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教师发展与教师思政“双轮驱动”深度融合;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持续推动二级党组织统战工作特色示范项目创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持续推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建设,持续推进“智慧思政”建设,打造思政精品项目示范,扩大“三全育人”试点。完善校院两级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制度,提升典礼思政育人水平。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5.筑牢安全防线,营造和谐稳定的办学环境。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设施建设,加大技防建设力度,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和完备工作流程,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确保校园平安、稳定、有序。加强意识形态“352”工作模式落实,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清单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建设任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与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筑牢“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等阵地,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管控能力,优化教育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流程机制,开展网络素养能力专项培训,提升师生干部用网、治网、管网能力水平。筑牢保密防火墙,确保不发生失泄密事件。

二、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6.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有效执行机制,持续推动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纵深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构建高质量基层组织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推动政治监督与教育职责使命深度融合。坚持巡视整改永远在路上,不断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以巡视整改新成效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7.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教育引导监督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做实做细干部管理监督,强化关心关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8.坚持一体推进“三不”重要方略。压实压紧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抓好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严格精准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巩固严的氛围,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纠树并举,深化作风建设,全面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三、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系统构建交大风格、五育并举、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四史”教育,推动“三进”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完善美育体系,切实增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深化创新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动劳动教育与创客教育、创新实践、安全教育和未来技术教育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10.持续打造卓越本科教育。全面开展本科教学现状调研及结果运用工作。以助力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顺利通过检查为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表国家首次参加《华盛顿协议》周期性检查国际认证。修改完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和课程创新体系,出台《西南交通大学千门一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发挥国家一流课程示范作用,多种形式开展新时代高等教学理念更新、课程教学创新、教学经验分享、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经典教育著作共读等教学创新活动,升级打造“课程质量+创新文化”,建成300门一流课程。统筹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

11.全面强化研究生教育。深入贯彻以“研”为中心的培养理念,积极构建研究生创新自觉及能力培养体系。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督导,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强化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优化研究生学术训练及创新成果要求。实施博士研究生培养专项,加强基础学科及前沿交叉学科、国家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高质量推进《中国精神》慕课建设。

12.精心打造人才培养示范区。创新体制机制,出台系列改革文件,切实推动产教、科教协同育人,依托优势学科、交叉学科,面向智能化、城市化、国际化,高质量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西南交大-中车时代微电子学院,加快推动新工科教育示范性改革。

13.稳步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建立健全就业育人支持体系,开展“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有序推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改革。

14.“以文化人”凝聚师生共同价值追求。以在川办学(定名为西南交通大学)50周年为契机,深入挖掘新时代交大精神内核,围绕红色文化、学科文化、校园可视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弘扬学校精神,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凝聚交大力量。加强特色资源与馆藏建设,充分发挥“交大文库”传续交大文脉的主阵地作用。

四、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15.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坚持“四个面向”,进一步完善大科技体系,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系列提升计划,争取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学校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取得重要进展,深入推进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和仿星器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培育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极端条件交通设施建设、未来交通系统、现代智能技术、新能源和碳中和、先进材料、微电子等科技战略发展方向,组织开展重大攻关,持续增强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及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和区域发展的核心能力。

16.加强基础研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引导和强化基础研究,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与质量再创新高。畅通“一超多强”科技人才发展晋升“绿色通道”,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群体,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取得新进展。全力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深度参与川藏铁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成都大功率半导体创新中心等建设。做好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工作。

17.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继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获批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学校牵头建设的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为载体,发挥好学校的牵总性作用,全面提升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18.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面开展可持续交通背景下的文工融合研究,稳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及实验室建设。探索组建文科学部,推动文科分委员会实质运行,继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改革。

五、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加快引育学校办学急需的一流人才队伍

19.深入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将2022年确立为学校“人才工作年”,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完善引育人才和支持服务人才发展“双动力组工程”,优化高层次人才岗位和人才培育“双金字塔体系”,改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2.0版人才政策体系。全方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实施“海外学者引进计划”,力争新增高层次人才30人、优秀师资补充规模达180人。

20.加快构建一流师资队伍。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一体化建设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开展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深化教师职务评聘改革,引导教师精心育人、潜心治学。加强教师素质能力建设,实施青年教师发展“鸿鹄计划”。加快推动形成“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多级联动的团队建设新格局。加强博士后和专职科研队伍建设。

六、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打造良好学科生态

21.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提升学校整体发展。科学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协同推进第二轮“双一流”高校整体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学院为建设主体、以一级学科为建设单元、以项目为建设形式,启动实施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申报立项,重点支持一流学科及其支撑学科、重点学科、基础学科三类建设项目,分层分类建设学科。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全力推进一流学科培优行动。

22.构建更加合理、更加高效、更具特色的学科生态体系。根据“工科卓越、理科强基、文科优新、生医拓展、智能引领、交叉融合”发展思路,遵循“交通+”“智能+”“城市+”“绿色+”发展路径,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重点建设,培育学科增长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引育学科建设队伍,促进学科特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生态等新兴学科布局。有序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博士点布局,扎实开展下一轮学位点布局研究及申报准备工作。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提升学校现代化治理效能

23.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五唯”,全面推进《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办法》,确保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基本构建起符合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教育评价体系。

24.积极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启动新一轮教学科研单位周期目标任务制定工作。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启动大学章程修订工作。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重点建设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提升学校人事治理体系和管理服务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完善各职能部门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系统开展机构整合。推进定编定岗工作全面落地,完成各二级单位新一轮岗位分类核定与全员入岗聘任。编制多校区协同发展方案。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彻底完成整体打包、无偿划转的交割工作;全面加强产业集团法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对所属企业监管,强化服务学科发展导向,提升成果转化能力。落实“校区协同、功能均衡、单位集中”原则,加强学校资源统筹管理,编制《房屋资源统筹规划(20222024)》。调整预算结构,加强追踪问效,严肃财经纪律,积极探索会计委派管理体制,实现财务管理重心下移。探索建立年度审计报告制度。

25.大力建设和谐美丽幸福校园。积极构建“我为师生办实事”常态化长效机制,建好用好教师餐厅及犀浦校区离退休活动中心,高质量办好中小学,启动犀浦校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实施“聚力工程”“汇智工程”“强基工程”“匠心工程”“暖心工程”“活力工程”,构建联系广泛、服务教职工的新时代工会工作体系。持续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整治,美化、净化校园环境。构建网络理校框架体系,打造网络理校大平台。深化后勤管理服务体制改革,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做好暖心后勤保障。

26.精准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抢抓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机遇,加强国内政产学研合作以及校友、社会资源开发利用。持续做好定点帮扶,培育创新试验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统筹规范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积极开拓峨眉校区教育培训事业。以教育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为契机,推动学历继续教育(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高质量发展。以轨道交通培训及国家级、省部级培训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力支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构建。

27.稳步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加大外专引才引智力度,完善外籍教师“引---评”机制,全职在校外籍教师人数显著提升、作用充分发挥。全面落实“海外一流学科伙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3-5个中外合作交流谅解备忘录、2-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协议签署落地落实。加强“一带一路”铁路国际教育联盟建设,深度推进“一带一路”铁路工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创新,高质量开展国际培训,积极推进雅万高铁培训项目及国合署系列援外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