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学校建校125周年,是实现第十四次党代会“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的关键之年。
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和全新挑战: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高校发挥战略力量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传统行业高校纷纷投身交通强国事业,交通场景成为理、工、管、文等学科竞相发展的重要阵地;《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学校提供了全新的巨大发展空间,相关领域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国家定调为全国“第四极”,区位崛起效应已开始彰显;川藏铁路、川藏高速公路、西部陆海大通道、成渝中线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为学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同时,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扑面而来,对高校学科升级和专业转型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不断强化机遇意识,不断增强化挑战为机遇的能力,在新形势下努力实现新发展。
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深刻影响学校未来发展的多项重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校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但与兄弟高校相比,学校在学科建设质量、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实力、国际化办学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推动学校持续快速向前发展。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为建设“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西南交通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一、庆祝建党100周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动力。
2.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落实好《迎接建党100周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全覆盖、全媒体、全方位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3.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深入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强化监督考核,推动“两个维护”具体化走深走实。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入实施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培育工程。提高党政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加快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步伐。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深入构建以党委巡察牵总的“大监督”格局;健全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日常监督;持续整治师生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强化精准执纪问责,坚决纠治“四风”。持续深化巡视整改工作,不断完善整改落实方案,强化整改督查。
二、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4.筹备召开党代会,为学校发展举旗定向。认真筹备召开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优化学校发展目标,明确“时间表”、规划“路线图”。
5.制订“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学校发展立梁架柱。高水平制订并落实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分规划,系统性、前瞻性、创造性地谋划和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6.构建“新时代特色、西南交大风格”思政体系。提升理论武装和思政课创优实效;落实教师思政“春风计划”、高铁思政“文轨计划”、智慧思政“灵秀计划”;探索学科思政、思政课改革、网络思政创新三类试点、试验、示范区建设;打造教师思政和教师发展双轮驱动工作格局;建设“校企思政联合体”。
7.强化意识形态和宣传舆论工作。推动意识形态“352”工作模式落实;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加强网络、思想、舆论、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宣传工作改革攻坚计划,重塑宣传工作格局。
8.扎实推进统战、群团、离退等工作。坚持“不忘初心、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定位,构建新时代统战工作体系;深化团学组织和社团管理改革;加强工会、教代会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做好教代会换届工作;深入推进“1135晚晴计划”。
三、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9.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制定《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高标准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内涵建设。注重协同育人,推进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修订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建立校院两级联动机制,依托绩效改革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研究,组织开展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凝练与申报。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出台《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践行“以研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大力推进分类培养,健全学位论文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以新理念、新机制重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建设,做好2021年首批本科生招生工作,启动研究生招生。加快推进唐山研究院、唐山研究生院建设。优化本科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研究生招生选拔多元评价机制,协同提升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大力实施“新学工”建设,构建导向清晰、措施健全、覆盖到位、运行科学的学工系统学风建设工作体系,探索打造学工示范性标杆。
10.深入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依托“雏鹰双百”计划、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等新政策、新平台,面向全球吸纳优秀师资180人左右。健全人才培育体系,优化人才支持举措,完善人才培育、激励和退出机制。加强人才工作协同机制建设,推行人才工作“全链条”服务模式。坚持“以学为中心”,完善教师发展与教学创新支持体系,鼓励并支持教师开展卓越教学。
11.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力争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单打冠军”领先优势,并积极争取新突破。密切跟踪国家动态调整进展,做好“双一流”建设新一轮规划制订工作,做实做强交通运输工程学部,加快形成一流学科建设格局。遵循“工科卓越、理科强基、文科优新、生医拓展、智能引领、交叉融合”思路,启动学科优化,统筹做好“交通+”“智能+”两篇文章,有效提升学科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围绕重大项目和研究问题组建学科群;重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组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加快成立文科建设委员会,完善文科治理体系,改革文科评价体系。
12.加强科学研究,持续提升创新能力。筹备召开学校第九次科技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深度融入川藏铁路、昆丽高铁、西昆高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争取重大科技项目。做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储备,大力推进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完善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基础研究探索专项、原创性研究专项管理,加强学术交叉和基础学科培育。聚焦高能级、引领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做好轨道交通国家重大科技平台转型申建,积极参与“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大科学装置建设,做好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既有国家级平台转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围绕学校办学特色,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大“智库”建设力度;培育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建设学科学术话语,提升学校软实力。
13.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以及校友、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大做实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优化整合、规范管理区域和产业研究院。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破解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的深层次难题,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持续做好定点扶贫后续以及援藏、援疆工作,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大力实施“国际一流学科伙伴计划”,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加速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国际合作办学,力争申报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进国际化示范学院申建挂牌;参与筹建中国(四川)-俄罗斯高校联盟;推动天佑铁道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海外办学机构。拓展资助渠道和留学国别,进一步扩大学生出国(境)规模;加强来华留学生工作,优化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体系,着力优化生源结构、规范管理服务、提高培养水平;拓展利兹学院办学层次,新增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14.传承创新交大文化,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围绕建校125周年,精心组织系列庆祝活动,大力弘扬交大精神。实施文化培元行动,出台《2020-2025文化建设工作纲要》,实施“一院一品”文化精品项目,打造“风华交大”文化品牌,形成富有交大特色的文化品牌矩阵。
四、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高水平支撑保障体系
15.健全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研究制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方案、教育评价综合改革落实方案、定编定岗定员实施方案;探索多校区办学新模式、兼顾承载能力和发展需求的资源配置新机制。探索部门预算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大力构建智慧财务支持系统。实施招投标全过程监管。推进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推动所属企业清理规范,完成脱钩剥离任务。
16.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以“成绩、成果、成效”为导向,持续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外聘人员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制度。推进后勤服务保障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成本核算和分担机制,大力推进物业社会化,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17.推进美丽交大、平安交大建设。高质量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中心等基本建设及修缮项目,持续打造“净、畅、宁”校园。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打造“平安交大”升级版;完善综合治理、消防安全、校园交通、公共卫生、网络安全等应急处置和防控机制,加强校、警、地联动;筑牢保密防线,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18.打造“智慧校园”“云上校园”。推进数据治理,建设全域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电子政务大厅,加强信息化资源供给;加强网络监管,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打造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智慧文献资源服务”“学科情报服务”“信息素养服务”“机构知识库平台”和“教材教参”建设,实现优质高效图书馆服务。